证券配资公司 “东风-27”导弹,从西北内陆基地升空,以15马赫速度冲出大气层 美军航母心生畏惧
“东风-27”导弹,从西北内陆基地升空,以15马赫速度冲出大气层 美军航母心生畏惧!一枚导弹能让美国航母心生畏惧,不敢靠近?这听起来像是异想天开的故事,但事实可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。今年7月,美国国防部和顶级防务智库再次将焦点对准中国的东风-27高超音速导弹,美军的紧张程度显而易见。这款导弹每次亮相都让美军神经紧绷证券配资公司,背后的原因在于2023年的海上测试中,美军亲身体会到了东风-27的强大实力。
随着9·3阅兵日的临近,关于东风-27是否会在此次盛会上亮相的讨论愈演愈烈。如果它真的如外界所预测那样公开亮相,将标志着该导弹正式列装,成为中国战略威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进一步巩固国家安全防线。
7月,根据《防务新闻》报道,一份涉及美军的内部评估报告引起了全球关注:东风-27的射程已达8000公里,并且已被证明能够越过当前反导体系的防线。简单来说,它的“不可拦截性”令人叹为观止。这种“不可拦截性”得益于其颠覆性的技术设计。东风-27的射程范围覆盖5000至8000公里,飞行速度可达10至15马赫(约每小时12250至18375公里),意味着它可以在短短12分钟内飞行2100公里,构建起一张覆盖广泛的威慑网。若部署在中国东北地区,阿拉斯加、夏威夷乃至美国西海岸的关键目标都将处于其打击范围之内。若部署在南方,其目标则将扩展至整片澳大利亚、印太地区的战略枢纽,甚至包括东地中海的重要位置。
中国在战略打击半径上已实现质的飞跃,打破了以往美国传统岛链对中国军事力量的限制,使得“御敌于千里之外”的愿景转化为现实。东风-27的核心突破在于其乘波体滑翔技术和双模态发动机。这一设计让导弹最高速度达15马赫,远超全球现役防空系统的反应极限。更重要的是,它将乘波体滑翔技术与跳水轨迹原则完美结合,使得导弹在大气层边缘以“水漂式”轨迹飞行,弹道顶点高度仅为100公里,远低于一般洲际导弹所需的1000公里。这一“跳跃式”轨迹让它在临近空间中的飞行变得灵活多变,即便是像标准-3萨德这样的反导系统也难以成功拦截。
东风-27的表面覆盖着超过两万个柔性传感器,组成了智能蒙皮,能够实时感知飞行姿态和环境变量,并自动进行微调,确保导弹在复杂的气象条件和电磁干扰下仍能稳定飞行。结合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等先进的制导技术,其末端30米的击中精度极高,能够有效摧毁敌方的指挥中心、导弹发射基地等固定目标,同时也适用于对高速移动的航母打击群执行精准打击。
2023年8月5日,东风-27在中国西北某基地进行了实弹测试,一发导弹飞越数千公里后,最终成功击中南海上一艘以每小时30节速度高速移动的靶船。这次测试不仅验证了导弹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,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实战化部署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。
东风-27的快速崛起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长期投资与研发成果的体现。自2011年美国军方提出“一小时打遍全球”的“全球快速打击系统”以来,中国迅速展开了“863计划”高超音速专项研究。经历超过十年的发展,美国因技术路线错误频频陷入被动,直到2024年还未能形成战斗力。相比之下,中国在2019年国庆大阅兵上首次公开了全球首款具备实战能力的高超音速武器——东风-17。目前,东风-17、东风-21D和东风-26等导弹已构成“远中近”三层反舰打击体系。未来东风-27的正式服役将进一步扩展这一体系的作战能力。
美国《全球军事能力评估报告》已对东风-27导弹作出高度关注,显示出美军对航母安全的深深担忧。美海军11艘核动力航母的统治地位正面临东风-27的威慑,在这股威胁之下,美国航母不得不撤退到夏威夷以东才能勉强算作安全区域。曾几何时,美国航母只需开到台海附近便能对台独势力形成支持,但如今中国火箭军的演习公告已经毫不客气地表明:“区域拒止线已划到关岛以东”。
今年6月,美国国会特别规划了120亿美元的国防经费,用于所谓的“印太吓阻”项目。这笔特定经费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。美国政府正全力以赴在亚太地区进行新的威慑布局,尤其是在陆海军的LRHW和CPS项目上投资巨额资金,但要实现量产并完成实战部署预计在2030年前都难以实现。
然而,中国的东风-27已经通过其雷达信号与055万吨驱逐舰共享,导弹的发射参数由高空高速飞行的无侦-8无人机实时校正,打击效果通过遥感卫星实施回传。今年6月的南海演习中证券配资公司,东风-27与轰-6N轰炸机紧密配合,成功模拟对5000公里外两个移动舰船目标的打击。面对这样的局势,美军第七舰队司令在内部会议上直言:“我们在西太平洋的自由行动时代已宣告结束。”
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